道,没有这个碍眼的,我和青儿姐姐在红尘中相伴不知道有多逍遥快活!
“没有神通便没有神通吧!小师弟去的我也去的。”风一啄挺了挺脊背,与其说是为了出游历练,还不如说借出游之机亲近青娥仙子。如果仅仅因为失去神通之故而放弃,将来岂不是悔之莫及?
天禄见风一啄执意前往,心中冷笑一声,告别尊者,独自走出法堂。风一啄也向尊者施礼,合掌而退。
尊者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自语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已走出法堂的天禄和风一啄对于尊者的这句话一字不差地听了进去,两人暗叫一声“惭愧!”,各自离去。
☆、第2章 寻声救苦
且说青娥到风云岛看望媚儿和大门牙后,入龙宫邀请染香一道入世,染香喜不自胜,遂向老龙王告假。老龙王知其将要和天禄会合到人间历练,哪有不允之理?大手一挥,准其出行。
染香有三百年没见到青娥了,两姐妹相见,欢喜非常,一路晓行夜住,自是说个不停。
三个月来,两人走过千山万水,绿柳古道,见了些悲欢离合,杜鹃啼血。青娥和染香甚是感慨人生无常,一边游历,一边尽其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那日抵暮,已至东都黛眉山,穿越层峦叠翠的郁郁山林,领略奔腾不息的万里黄河,欣赏千变万化的岩层和巧夺天工的奇特地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诉说亿万年的沧桑变化,海陆变迁。
两人按下云头,站在黛眉山的山顶。远望夕阳,青娥忽然心有所动,面向西方结跏趺坐,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染香见此,亦是端坐,静听青娥诵经。
青娥诵经完毕,染香问道:“姐姐,观世音菩萨在六道中不辞疲倦,寻声救苦,为何相信观世音菩萨的众生大多数是在迷信中讨生活?虽然崇奉观世音者多似牛毛,却鲜有几个能证得正觉。”
青娥叹了一口气,说道:“观音的宗旨是要世人大彻大悟,共登觉岸。可叹世人存了自私自利的心理,他们以为只要供奉了观世音菩萨,随便自己的作为如何,观音都会保佑,一切不遂的yù_wàng,观音也会赐予圆满。他们最怕的是死,以为平日只要多烧香多念佛号,便可以祛病延年。最怕死了打入地狱,永不超生,以为只消平日多持斋多诵经卷,便可以死后到天堂佛国中享乐,甚至于一切的罪恶,只要念几声观世音菩萨,都可以一笔勾销。越是如此,越是与佛理相去甚远。”
染香问道:“依姐姐所说,拜佛念佛岂不是没有功德了?”
青娥说道:“妹妹,话非如此,诵经、拜佛、念佛是修行的手段,实质要看一个人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换言之,妄想、烦恼是不是天天在减少,只有烦恼轻,智慧长,才是真正的修行!”
染香说道:“可惜世间真正修行的没几个,大多数都是求福求寿,求的都是眼前的利益。”
“是啊!众生希求的是世间的果报,即便如此,也要知道果报是怎样形成的,简言之,修因得果,这是佛教给我们的。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每个凡夫的希求,想求而不肯种因,哪来的果?想求诸佛菩萨保佑务必有护佑的条件,福是种来的,不是求来的。”青娥的话音刚落,忽然听到百里外有人在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佛号声声入耳,充满了虔诚、乞请。
青娥凝神展慧眼一看,已知缘由,于是在山中寻得一束观音柳收进包袱里,拉着染香腾空而起,寻声而去。
在一个小村庄的上空,青娥看见一户人家瑞气笼罩,佛号是由此家传出。
青娥和染香相视一笑,二人心领神会,按下云头,摇身一变,两位身穿粗布衣衫的女子站在那户人家的门前。
染香上前叩门,不一会,门打开了,一位愁容满面的妇人走了出来,问道:“二位姑娘,请问有何贵干?”
染香道:“大嫂,我和姐姐到远方投亲,行走饥渴,叨扰大嫂讨一碗水喝!”妇人见二人风尘仆仆,一脸倦容,连忙说道:“二位姑娘请进!”
染香和青娥连声称谢,跟着妇人走进了大门。
妇人把染香和青娥领进厨房,说道:“锅中有饭,壶中有茶,二位姑娘如不嫌弃,不妨慢用!我家孩儿和婆婆病了,家中没有人手招待客人,请勿见怪!”说罢就去了。
青娥和染香也不客气,一个端碗盛饭,一个提壶倒茶。
这户家人姓陈,那位妇人是赵氏,丈夫五年前去世了,留下她和年已六十的婆婆和一个八岁的儿子狗儿。幸而家中有些财产,加之赵氏做些针线活,尚够三人度日。赵氏对婆婆十分孝敬,一切都是先意承旨,从不违拗;对狗儿也是悉心抚育,严格要求。不料前几日,狗儿出皮疹,高热、呕吐,请了几位郎中医治,百药无效,病势一天重似一天。
婆婆见孙儿病情严重,忧心似焚,竟也病倒了。赵氏忙前忙后照顾婆孙俩,见他们的病情均无好转,又悲又痛,绝望之下,想起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