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公子fēng_liú》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数万新军直接开始拔寨,驻扎于朝阳门瓮城左近。
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寻常的换防,可是意图却很明显,这是给予谅山军的压迫。
而与此同时,徐景明的作为就显得如沐春风了。
这厮三天两头的往郝风楼那儿跑。
交朋友的事,他是最热心的了,这厮居然也不急着和郝风楼谈妥什么,只是无关痛痒的和郝风楼谈天说地。
郝风楼呢,似乎也不急了,他不急着入宫觐见,也不急着和徐景明谈什么条件,这倒是让徐景明有点匪夷所思了,这个家伙显然太过淡定了,难道他是要以拖待变么?
要知道,郝风楼要敲诈勒索,显然这个时候是最有利的时机,毕竟天子新丧,太后虽是众望所归,可是终究需要稳定大局,朝野毕竟还有些动荡,此时朝廷急需要时间站稳脚跟,若是此时,郝风楼开始要挟,朝廷就范的可能是最大的。
反观郝风楼,却是不疾不徐,似乎铁了心,非要坚持自己的条件不可,竟是没有一点可回旋的余地。
徐景明反倒糊涂了,不对劲啊。
不过拖着也是蛮好,那么且拖着吧。眼看着这各路藩王就要进京了,而朝廷的廷议也在举行,朝野内外的向心力已经越来越强。早已不是朱高燧那人心惶惶的局面了。
只要能站稳脚跟,朝野达成一致,你谅山军再厉害,却能如何?大不了,一拍两散罢了。
徐景明每日的拜访倒像是功课一样,每日按时出现。
这隔三差五的拜访让郝风楼和徐景明的感情自然丰厚了许多,比如两个人都有许多共同的话题。说一说这京师的是非八卦,谅山那儿的风土人情。
其实论起来。徐景明这个家伙是个很会来事的人,无论说什么,他都略知一二,不知不觉就能打发过去几个时辰。郝风楼也乐得与他聊天打屁。
等过了几日,见郝风楼还是如此淡定从容,徐景明终于有点绷不住了。
事有反常即为妖啊,按理说,应该着急的是你郝风楼啊,你娘的,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了,难道真要等到朝廷慢慢挽回了优势,郝风楼才来谈。
不对。徐景明直接郝风楼这个家伙必定有什么阴谋。
可是这阴谋是什么呢,徐景明打算试探一下。
“郝兄弟,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既进了京,岂有不入宫觐见的道理?娘娘还指着给你颁布封赏呢,你不去见一见,这封赏,颁不出啊。老哥也是为了你着想,这事儿得抓紧着才成。这样拖延下去,朝廷面上无光。咳咳……即便是你这儿,只怕也会招致非议,自然,郝兄弟非常人也,倒也不怕坊间俚语……我看哪,咱们再谈谈吧。”
郝风楼却是微微一笑,道:“时机还没到呢,不急,不急。”
眼见郝风楼这个姿态,徐景明真恨不得直接给郝风楼一拳算了,碰到这么个二货,徐景明都为他着急。
可是着急也没办法,皇帝不急太监急,自己能如何?
于是他嘻嘻哈哈的道:“噢,最近各路藩王都要入京,其中有许多,料来都是郝兄弟的老相识,到了那时,少不得这京师又要一通热闹,咱们呢,又多了许多新朋友。”
“这……倒是真的。”郝风楼点头,显得很是期待,此番召藩王们入京,某种程度,算是朝廷安稳人心的举措,朱高燧在的时候,藩王们对朱高燧向来是离心离德的,甚至有一些藩王和谅山暗通款曲,在他们看来,朝廷剿谅山,某种程度,其实就是削藩,谁知道收拾了郝家后,最后会不会把刀子悬在各路藩王头上,只是到了后来,谅山屡屡大捷,藩王们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们的基本盘,毕竟是朝廷,只是他们与朱高燧素来离心离德,如今徐太后做了主,而且还要在宗室之中择贤明子弟执掌天下,于是大家对于这事儿,心里都热乎了,皇帝谁不想做,此番大家会聚一堂,为的自然就是团结一心,先稳住时局,最好能压住谅山,这其实也是徐太后的一张底牌,毕竟这藩王都有护卫,多则三卫,少则也有一两卫,各家藩王的亲卫相加一起,亦有数十万人,且因为是私兵,所以都算是精锐,有了这些藩王们极力支持,徐太后的地位就更是固若金汤了。
可是郝风楼却是不以为意,反而笑呵呵的道:“到时候,少不得要和几位好朋友好好打交道。”
见郝风楼一脸淡定,甚至对此还有一些期待,徐景明是彻底犯迷糊了,这你娘的,实在不科学啊。
………………………………………………………………………………………………………………………………………………………………………………………………………………………………………………
徐太后的心情也是时好时坏,自从她来主持大局,局势虽然缓和了不少,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战事停摆,百废待举,大家看到了希望,那些教人头痛的事自然也就少了。
只是郝风楼毕竟还是个麻烦,从徐景明那儿得来的种种迹象看,这个郝风楼的行为实在有些反常。
关于对郝风楼行为威慑之事,徐太后也是费尽了心机,一方面,她颁布了大赦,开始劝农,希望借此,来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亦是急令丘福、张辅、朱勇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