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就长得好看,穿着这么一身,就更显得面如冠玉、气质干净、身姿挺拔了。因着宣华殿的构造不似金殿那般,她的御座与底下的众举子相距亦不算十分远。这样的距离,方便了她看底下的人,也方便了底下的人看她。
有几名举子乍见天颜,浑没料到已过而立之年的皇帝会这般好看,便看得有些呆了。
仪礼官在一旁注意到,出言呵斥不得直视天颜,她们方惊觉过来,紧张地一抖之后,慌忙垂下头去,脸上的红晕已经染过了耳根。
这番情景,元幼祺坐在上面瞧得一清二楚,不禁好笑。
她自不会跟年轻轻的小娘子们一般见识,做皇帝的要有做皇帝的心胸。看几眼就看几眼呗,朕这么漂亮,若没有人多看上那么几眼,岂不是明珠暗投?元幼祺特别想得开。
当然,这种小事她根本就无意放在心上,一如她没兴趣去探究她的臣子们究竟如何腹诽。她今日亲至宣华殿,为的就是看一个人。那于她才是最重要的事——
元幼祺偷偷瞄向东面第一列里第二个身影:熟悉的曼妙身段,蓝色的罗裙……
阿蘅今日和朕穿得颜色好像!元幼祺心尖儿上泛过甜意,痒丝丝,暖呼呼的。
她极想多看墨池几眼,最好,能一直盯着看,最好,再能抱上一抱……
可她还是竭力控制住了。她不想给墨池招惹麻烦,只好偶尔状似无意地朝墨池所在的位置觑上那么一眼,却把自己撩拨的心里更加不淡定了。
她的脑袋里开始想念曾经怀抱墨池时候的感觉,还有亲吻墨池时候的滋味……
堂堂天子,也如底下初见天颜的小娘子们一般,耳根发烫。
幸好,这会儿没人敢再直面她,她才不至于丢人丢大了。
为防舞弊,每次殿试,都是由读卷大臣密议十条题目,呈给皇帝,然后由皇帝当场圈定一个题目,又由文书官誊抄,交给举子们答题。这些题目,少则二三百字,多则七八百字。
然而今科皇帝却别开局面,并没经过读卷大臣,而是亲自写就了一个题目,由唐喜交给文书官誊抄。
几名文书官见到题目,都有点儿傻了眼:还可以这么出题的吗?会不会太……简单了点儿?
不过,他们可什么都不敢说,只老老实实地誊抄了题目,由吏从分发给了底下的诸举子。
而诸举子在看到题目的那一瞬,也都呆怔了。有几个人还将那份考卷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生怕背面还有内容,被自己漏掉了。
皆因题目只有两个字:资政。
众人的反应,都在元幼祺的意料之中。
她心中暗暗好笑,对众举子的答卷却满是期待。正如她在会试的时候,亲自拟定的内容“弊政”,她要亲眼看一看这些大魏最有才学的年轻女子之中,是否有人能给她满意的答案。她更希望她们所写便是她们所想,因为只有想到了,将来才有可能做到。
大魏繁荣,国库丰盈,百姓的日子也都过得去,这不假;然越是在这种歌舞升平之下,越可能积累下弊病,成为将来,甚至已成为现在的大隐患。
而那个言简意赅的题目“资政”,也代表着她接下来对朝事做的大变动:她需要一个高效而蓬勃的机构来辅佐自己革除弊病,无论是政务、刑名还是军务。
考试如期开始,因为有皇帝在场,氛围很有些不同寻常,众考生都有些紧张,往日里文思敏捷的,此时也有些脑子转不过来。
墨池的心情与绝大多数人的又是不同。她初见元幼祺出现的时候,新潮很是震荡了一番,因为相思。元幼祺思念她,她又何尝不思念元幼祺?
乍一相见的惊艳与内心里的激荡,很快被墨池压制了下去。她收敛心神,随着众人在仪礼官的指挥下一丝不苟地向上面的元幼祺行礼。礼罢,她又垂下眼眸去,只关注着面前书案上的笔墨纸砚。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与元幼祺对视一眼。哪怕她很清楚,元幼祺的目光时不时地投向她的所在。哪怕她很清楚,元幼祺此时很期待来自她的目光回应。
不能看,不能对视,否则,不止会引起旁人的注意,更会让一颗相思的心,更乱。
终于见到了考卷,墨池的心才渐渐定了下来。她与元幼祺的默契,让她见到考卷的一瞬,很快便意识到了元幼祺接下来想要对朝事进行怎么的改变,这令她替元幼祺担心的同时,更有许多对于新政的期待在心底里升腾起来。一时间,灵思跳跃,词词句句在脑中涌现,只差流淌于笔端。
墨池将脑中的思路整理了一番,又润色了一番,于是铺展开答卷,提笔,蘸墨,落笔,酣畅淋漓。
她全副心神都在答卷上,浑没意识到时间在纸笔间流逝得飞快,而周遭已经有了些许变化——
笔端墨尽,墨池暂时收笔,捻着笔杆,方要在砚台内饱蘸浓墨,举到半空的手臂却突的僵住了。
因为,她的眼角余光看到了一抹宝蓝色的影子,正以自己无比熟悉的脚步,朝着自己所在的位置走来。
墨池手臂微抖,若非笔端的墨迹早干,这么一抖,只怕滴下的大片墨点就会将卷纸污溻了。
没有谁比墨池更加地了解元幼祺,她马上就明白元幼祺朝自己走来是出于怎么的心思:想离得近一些。哪怕两个人不能相认,至少,如此也可离对方再近一些,以解相思之苦。
这个心思,墨池何尝没有?但是此刻,绝不是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