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我少年时期的那些经历]
第214节第二百一十四章:从陈桥兵变说起
章清芳大伯端过一杯茶来,放在嘴边抿了一口,就像喝酒一样,喝过这一口茶之后,就开始说话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军事虽弱,但文化之灿烂却为汉唐所不及,达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而邵雍老先生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赵宋之世文化之所以如此鼎盛,这与它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得了后周(恭帝)的天下,而后周的恭帝当时只有八岁,恭帝的父亲周世宗柴荣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其实可以这么来说,赵宋王朝真正的缔造者并不是赵匡胤,而是周世宗柴荣,赵匡胤是踩着巨人的肩膀登上高峰的,而为他搭桥辅路、奠定基业的,就是流星般划过历史天空的短命天子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是五代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扫除唐未以来的政治弊端,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力迅速增强,他整顿骄将惰卒,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遗憾的是,上天仅给了他5年半时间,然而,就在他几乎就要一统天下的最后阶段,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一代英主,却以39岁英年(959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而赵匡胤就在周世宗柴荣死后那一年的公元960年,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得周世宗辛苦创立的后周天下,建立了赵宋王朝,这多少还是有些不厚道的!
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历史都是挺感兴趣的——大伯,你给我说说陈桥兵变吧,还有什么杯酒释兵权,这些我在历史课本上都学过,但我还想再听你讲一讲!
章清芳大伯就接着讲——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年纪尚小(只有十四岁),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这样一来,皇室威严荡然无存,而宰相范质也并不是一个真正可以托付大事的人,他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推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把国家的最高军权给了赵匡胤,这样一来赵匡胤就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几天后,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赵匡胤将做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谁也不敢相信,却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这也是他的杰作,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就此付诸实践,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陈桥兵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马上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