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有人提出那样的好地种草未免浪费,青城山上有大片的杂草地,稍微清理下,种些适合猪羊牛吃的就行。而种果树的话就不是买树苗种下去就算了,得有计划,不然很容易赔本。
一来二去,再加上突然插进来钱夫子的事情,那片地怎么个用法的讨论就有些耽搁。这会儿倒正好,凑巧就好像是特意给张静留下的一样。
反正文家庄也不缺这点地上的产出,听张静一提是不是能弄一点地,他想试种一些东西,文十一和庄上管田地产物进出的管事一合计,直接就给张静划拉了五十亩,随便他种。
文十一还很认真的问张静钱够不够,需不需要账房里先支一些。毕竟买种子开销不算小,既然在文家庄了,这些开销自然不用张静自己来。
种子的来源张静没办法跟文十一解释,只能一口咬定他不缺钱,让文十一不用担心。并且一再强调,他的朋友会直接把种子送来,不用文十一安排人手帮他去取。
钱夫子的大部队路上不耽搁,预定是三月底的时候到,而大刘的种子早在二十号左后就准备好,然后再次联系了张静。
等听说张静给他弄到了五十亩试验田,大刘一下子兴奋了:“哎呦喂弟你太能干了!那这样,我再让我们教授多准备些,五十亩啊!能种很多不同的品种了!”
兴奋完了他才想起另一件事:“那啥,弟啊,那么多亩地,有人帮你种吗?不会就你一个人吧?”他没说出来下半句:要你人手不够,我再让咱们教授也给你传几个人过去?
他总算还知道传送活人和传送物品毕竟是不同的,如果直接提出送人,估计不用郝教授说什么,全研究所的人,随便哪个见到他都会跟他念叨。最要命的是那家伙肯定也会跟他念叨,那可不是一般的经箍咒,他还不想没事找事儿让对方来训。
这事情其实也不用大刘担心,文十一给张静考虑了那么多,自然不会考虑不到种地需要的人手的问题,对于这些人,他早就有了安排。
青城山之所以叫青城山,原本在半山坳里曾经确实有过一座小规模的城市,叫做青城。
文家庄本身就是在山脚下,这个山脚可不是京都附近的那种普通小山,是真正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蜀中就被这样的群山环抱着,而文家庄靠在山脚下,不是在山里的山脚,是在山外的山脚下。
前朝青城山也算是一座挺繁荣的小城市,因为它的位置很微妙,正好处于入蜀的关口要道上,进蜀中的数十条山路小道里最平坦的一条就是通过青城山。
但是后来战乱四起,这座迷你城市很容易就被摧毁了。本朝建立之后,政德帝的一大工程就是凿通入蜀的通道,于是新路建起之后,旧有的这些小道逐渐被废弃,青城也没有能再恢复往日的繁荣。
但就算没有恢复往日的繁荣,那也还是具有一座小型城市规模的人口聚集区。只不过在建制上是连望镇都比不上,只沦落为了一个比较大的村子而已。
青城村的人多半都外出寻找工作,留下的人口也不多,有些下山来租了文家庄的地种,另外不少则是完全的靠山吃山,打猎挖野菜过日子。
这样的村庄,最不缺的就是富裕而没饭吃的劳动力。
以往文家庄都要为这些人考虑一些活路,或者雇佣他们下山来做活,或者给他们提供去外埠工作的机会。今年有了张静的需求,这事儿就简单了。所以文十一让张静不用担心人手问题,他保证给解决的妥妥儿的!
五十亩地,按常规的操作来种的话用不了两个人,但张静的情况比较特殊,最后文十一给他配了五个人,应该怎么都够了。
大刘在送种子过来之前就跟张静充分的打了招呼,他那些种子,因为现在地方足够,所以还会搭配他们那个时代的农药。
“就是浸种的过程麻烦些,然后种下去之前还得先育一下苗。等真种下去了,除了赶赶家雀儿就不用管了。”大刘这么交代。
张静虽然自己没种过地,但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听大刘这么交代,分外惊奇:“不用管?”
“对,种下去就等它长了,什么都不用管!”大刘十分确定。
以前的种植是需要人看顾的,每个成长阶段人的劳动介入都必不可少,否则必然无法确保收益。但大刘的年代,集约化集成化早就已经是所有社会性生产事务的基础,种植也是同样。
农业种植科给张静安排的这些种子,都是他们科室里最新的研究成果。而在大刘这个年代,种植技术也已经厂房化了,只细分了几个重点阶段,至于每个阶段内部的细节操作,都已经被简化到了极致。
张静一句不用管,勾出大刘许多的解释,听的他有些迷糊:“浸种与育苗,也只要与它地方就行?”
“不仅是这样哎傻弟弟,这些种子,等出了苗,往地里种的时候也不用跟你们那儿种粮食似的每棵苗之间都要留那么一大截,差不多密度在每平方米一百棵左右就行。”
平方米这些后世的度量单位张静从小跟着大刘也学了一些,不至于把他难倒。但听说一平方的地块就种一百棵秧苗,他直接就目瞪口呆了。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手机阅读:http://m.2blshu.com/20998/
发表书评:http://www.2blshu.com/20998/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70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醉年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