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自是不必多做解释;而叹息,则是因为像他如此打扮的人,在这繁华的街市并不少见,三三两两的甚至都能结成群,因为他们都在模仿一个人。
近两年江湖上新起之秀——紫狐公子,因其常以紫衫,琉璃葫示人,被江湖称之紫葫神医。不知何时起关于他的种种事迹带着神话色彩人人传颂,加之行踪不定,未被遮掩的半张脸足以诡魅勾人,更为其添上一抹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秘,所以有人擅自将他所配的葫字改为了狐,这便是紫狐公子的由来。
那道紫色的光晕停伫在一座酒楼前,仰头看着挂在上空的招牌“百阅楼”确认是这里后,他跨步走了进去,背对着门,悄无声息的坐在角落。
此时堂前高朋满座,都在专注于一件事,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紫衣人的到来。
他入座后,招来小二,只要了壶热茶。
堂中央搭着一处高台,上面的老翁正在侃侃而谈:“要说当今太子最大的军功莫过于,发生在含丰十八年神策军与西北昆仑国一战。”
一闻此言,紫衣人喝茶的动作微微一滞,但瞬即又恢复平静。
“这个事情最早要追述至含丰十六年时,使臣出使西域,被昆仑国拦阻。从那时起,在治栗内史兰大人的建议下,于怀昔以北的嵰岭一带开凿水渠,当时修水渠对外公布是为了解决京城供水问题,其实真正的目的并非如此。”老翁捋了捋胡须,故意一顿。
众人怔怔的听老翁继续道:“开凿水渠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训练水军,攻打昆仑。”
就在众人微嘘之时,啪的一声,惊堂木响起,“话又说回来,含丰十八年,昆仑之战,镇西将军率领十万大军,直攻昆仑国国都,经过三个月水上作战,眼看胜利在握,偏偏在此时出了意外……”
“怎么了?怎么了?”众人都又听书的经验,随声应和。
老翁四周巡视一眼,突然提高嗓门:“谁知那昆仑国私下竟与北方强大的外族谷奴联合反击,眼看我军节节败退,十万大军命悬一线。是太子,也就是当时驻守在北方的二皇子亲率边防军队,赶去支援,救十万大军与水火,在他的领军下,长达半年的昆仑之战,终于赢得了胜利,将桀骜不驯的昆仑国划入我国的领地。”
话音落下,堂下之人皆是忖掌称赞,各个面露骄傲之色。
“他在北方边境的两年间,治军严明 ,威震北疆。此战之后,被皇帝召回京城,而后交予他的大大小小事务,无不处理的游刃有余,待人接物谦和知礼,又恪守本分从不居功自傲。东宫为国之本,万不可虚位久矣。也就是在不久前,在谏大夫三次冒死谏言之下,皇帝最终诏令天下,立二皇子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说到此,堂下的听客们不由得困惑起来,当下有人站出来问:“既然太子德才兼备,为何皇帝迟迟不立东宫,反而是在谏大夫多次进谏之下才诏令天下的呢?”
老翁微一沉吟,抚了一把胡须,摇头道:“皇家之事,不可说!不可说!”
听客们一时热闹起来,有人大声喊道:“有什么不可说的?皇帝离我们那么远,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呀!”
“就是呀!就是呀!”众人纷纷附和。
另一人道:“据我所知,那个什么镇西将军,如今已是神策军统帅了吧?他的来历可不简单哦?”
“我说百老翁,你这老毛病还是改不了是吧,专门吊人胃口。”一副富家公子打扮的男子一手调戏着同桌的美人一手自怀中摸出一锭银子,扔在桌面上,啐道:“别买关子了!快说!”
百老翁示意台子一侧的男童收起银两,笑着拱手道:“王公子一看就是个痛快人儿。”
“那是!”说着自是得意一番。
只见老翁饮了口茶,一拍惊堂木,接着道:“神策军护军中尉单俊远,京城人士,出身平民,原是军中校尉,一场演武被那时的六皇子看中,做了身边的副将。短短三年的时间,战功累累,几场硬仗都是他打下来的。即便如此,他的高升之路未免有些过于平顺,与其说运气好,更不如说他背后的靠山来的有趣些,虽说没有背景可是他身后的背景比谁都大。”略一停顿,故作神秘道:“他……是六皇子看中的人。”
一眼望去,堂下之人莫不是一脸茅塞顿开的神色,只听老翁铿锵有力的声音不失时机的再次响起,“说起六皇子,众所皆知皇帝最偏爱的皇子,那时关于前太子的死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朝中官员甚至联名奏书,却不能动其分毫,可想而知在皇帝心中的分量。”说毕,又是一阵唏嘘叹道:“可惜了……可惜了!”
此次众听客的反应竟是出乎意料的平静,不似先前的热烈。因为老翁口中的六皇子早在三年前就突然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是死?是活?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踪迹可寻。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六皇子已经成了皇帝的忌讳,皇帝的忌讳自然是大家的忌讳。
正在众人惋惜间,台下的男童又上了高台,嘀嘀咕咕在老翁耳畔说了些什么,之后又退到台下。
“啪……”老翁一拍惊堂木,扫去所以阴霾,抬眼瞅了一下二楼靠窗的位置坐着一面带粉纱的女子,扬声道:“有位小姐想听老夫讲讲关于紫葫神医